跳到主要內容

北京遊記(三)

北京遊記(三)
I LOVE PARK


這一趟北京行最大的收穫就是遊公園,從景山公園到天壇公園。

很幸運地,因為時間充裕,不用像觀光客般走馬看花,我可以靜靜的走在擁有將近600年歷史的公園,非常非常大的公園,走在裡面,聽不到,也看不到外面吵雜紛擾的世界,古木參天,腦袋裡浮現的盡是這幾百年曾在這公園發生的故事,明朝...清朝..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文化革命...改革到現代,突然間覺得自己好渺小,原來我們都在這歷史洪流中飄著,很輕,很輕,這種感覺就是他們說的” 北飄”嗎?


景山公園最有名的一段歷史就是明朝崇楨皇帝,眼看李自成引清兵入關,大勢已去,在這上吊自殺,2008年入冬前的一個中午,我爬上景山,天氣晴朗,萬里無雲,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紫京城,壯觀,金碧輝煌,接著是天安門廣場,鐘樓,古樓,視線繼續延伸出去,最遠最遠就是一排高山與天邊相連,明朝皇帝,應該就在這裡看到明朝江山即將易主,我呢?我在這裡看到歷史的偉大。

天壇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祈穀和祈雨的場所,現在是北京市區內最大的公園,每年吸引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我避開了主要遊園路線,穿進旁邊的小徑,沿著小徑往前,試圖找到公園的邊境圍牆,沿途,首先看到當地居民團體跳交際舞,音樂搭配的是techno節奏中文歌詞的電子音樂,接下來,一群群老北京,聚在一起聊天,帶著簡便的食物,很輕鬆的交談,休息,運動,繼續往前走,人越來越少,偶爾看到一組人在打太極或是一個人吹著長笛,走了將近20分鐘,還是看不到圍牆,最後,我走進一大片松柏裡,高大的松柏,一大群鳥兒聚集,我這個陌生人的闖入,驚動了這群鳥,他們觀察我的動靜,視線所及就只有我和一大群鳥,感覺很像要拍西區考克的經驚聳名片 《The Birds》,不知道走了多久,終於看到了將近三層樓高的圍牆,真是一個很戲劇性的公園。

離開北京前一天,我又再去了一次景山公園,這天是接近傍晚的時候,我堅持要繞完景山公園一圈,看看老北京的傍晚如何渡過,踢毽子,彩帶舞,羽毛球,下棋,打牌的人散佈在公園裡,還有小樂隊,一人獨奏,手提卡拉OK。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區,一區是一圈一圈老北京,每一圈大約十個人,他們圍繞著聽一個人說話,一個接一個輪流發表,或一個人唱獨腳戲,我聽不太懂他們講的內容,不知是講真實的故事?還是虛構的故事?湊上去試圖了解更多,專注的看著聽著,感覺好像回到民國初年以來一群知識份子在這談論國家大事,也像文化大革命前一群老百姓在這討論著。另一區是歌唱區,有京劇,聲樂,還有當地歌謠,有獨唱,有和聲,還有大合唱,聲音之嘹亮,響徹雲霄足以形容那聲勢,半山腰的涼亭下,至少40個人聚在一起,齊聲高唱類似祖國好之類的當地歌謠,又唱又跳,我也被感染了那種快樂,高昂的情緒。

離開景山公園天色已黑了,很滿足,這次北京行,收穫滿滿!

2008 年11月10日,我從東四六條,拖著行李,啟程回家, 2008北京之旅結束,開心迎接2009。



從景山最高處望北京中軸線


天壇
照片來自維基百科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們還能做什麼?唱歌跳舞吧!

農村的開發一定需要鋼筋水泥嗎? 道路工程我們不了解 如此道地的農村景色生活型態 也許不用這麼大費周章 善用自然的土地 在上頭開心的生活 相信這是可行的 來吧!守護西港農村同樂會! 歡笑地踏著土地 愉悅富足傳遞擴散 音樂是一帖強心劑 感謝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們友情站台 瑪莉咬凱莉 才能有限公司 吳志寧 便 當雜誌 曾文細 蔡佳瑩 戴曉君 達卡鬧 The Combobulatorz 港漧天子門生太平歌

守護西港農村同樂會。大家一起!!!

☻ 時間: 8/26 (六)、 8/27 (日) 10:00-18:00   ☻ 地點:台南西港堀仔頭小森林 ( google map 搜尋:堀『ㄎㄨ』仔頭小森林) 舞台音樂節目 8/26( 六 )  10:30 -11:30 港漧天子門生太平歌 12:30 -13:30 蔡佳瑩 13:30 -14:30 西港大聲講 14:30 -15:30 便當雜誌 15:30 -16:30 才能有限公司 16:30 -17:30 人人有功練 - 阿雞 17:30 -18:30 阿公四句聯 8/27( 日 )  11:30 -12:30 阿人 12:30 -13:30 曾文細 13:30 -14:30 西港大聲講 14:30 -15:30 戴曉君&Summer 15:30 -16:30 吳志寧 16:30 -17:30 The Cubumbulators 17:30 -18:30 達卡鬧 農地活動 交通資訊 ***非常重要:本活動期望做到垃圾減量的環保目標,因此會場內攤商基本上不提供免洗餐具與塑膠袋 ,主辦單位會準備環保餐具,參加的朋友也鼓勵自備餐具、杯子,如果真的有需要用到免洗餐具與塑膠袋,每次購買攤位將額外加收五元,請大家互相提醒~~~)***

鳳山文史地圖

12.30-31 大家避寒去=> 因為我們深切了解 足跡所踏過的每一個城市 不僅僅是賣東西 而是與各地文化 產生新的撞擊 明鄭以來,鳳山市有三百多年的開發歷史,曾經是清朝鳳山縣縣署所在地,設有城池,為南臺灣古邑之一。鳳山市文風鼎盛,清代「鳳儀書院」內設有童試考棚,一直是南臺灣的文化重鎮,也是緊扼南臺灣陸地的要衝,陸軍官校在本市設校,即考量歷史上的軍事地位。農業時代,境內「曹公圳」渠道密佈,一直是南台灣的重要米糧產區,早期以農立縣,奠定鳳山市富庶繁榮的基礎。鳳山市為高雄縣縣治所地,因而 為 本縣 政治、經濟、工業、商業、金融、文化中心。 一、 曹公廟—澤惠斯民、萬世流芳 臨鳳山市公所的主要道路名為「曹公路」,全長約六百公尺,路名的由來,是為紀念清朝一位偉大的水利專家,也是一位愛民如子的知縣─曹謹。相傳他利用開鑿水圳的方法引取高屏溪水,讓鳳山縣內農田得以種植作物,後代子孫為感念他對地方百姓的付出,特別立「曹公祠」祭祀,民國八十一年間,民間相傳玉皇大帝降旨將曹公祠升格為曹公廟,信眾遂改奉曹公神像,並正式改稱為「曹公廟」。此外,曹公國小也是因紀念曹謹而命名的。 http://www.fengshan.gov.tw/about/trace_01.htm 二、 鳳儀書院—有鳳來儀、文風鼎盛 鳳儀書院於民國七十四年被指定為第三級古蹟,位於鳳山市鳳崗里城隍廟邊。鳳儀書院創建於嘉慶十九年(西元一八一四年),當時是由知縣吳性承發動捐款、捐地, 再由候選訓導歲貢生張廷欽所建,院中總共有房間三十七間。之所以稱為書院,主要是有別於一般學校的另一種教育系統,就如同現今的私立學校。 鳳儀書院中有許多相當特別的建築景觀.例如:在書院大門前是一堵照壁,猶如現今的屏風設計。此外,正門兩旁的鼓石及附著其上的兩條龍等,均顯示了鳳儀書院當初建築設計時的考究及用心。目前高雄縣政府已將鳳儀書院列入優先整修古蹟名單,將先解決違建戶佔用的問題,相信 不久的將來。鳳儀書院昔日的風采將再度展現。 http://www.fengshan.gov.tw/about/trace_02.htm 三、 城隍廟—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鳳山城隍廟位於曹公國小後方,鳳儀書院西側,建於嘉慶五年(西元一八○○年),較舊城興建晚了十二年(西元一七八八年)。在縣署遷到新城後,地方自然也需要一座城隍廟,俾與知縣分管陰陽兩界。至咸豐九年,歲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