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報]第20場CAMPO看不到太陽!!!

第20場!!!!
CAMPO PARTY
時間:2006/12/09 (六)
地點:THE WALL 牆藝文展演中心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200號B1)

去年12月開始 CAMPO降落西門町電影公園
在經過7個月時間
每個月固定的聚會
我們ㄧ同創造了 不同以往的氣氛
在這裡
ㄧ切就是這麼自然
生活原來可以那麼歡樂

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我們總是 會起各大早
ㄧ起來CAMPO
享受一個月 難得的ㄧ天假期

可惜
當人們習慣 每個月第二個週末
ㄧ定要來電影公園走走時
場地經營者(時報)決定不經營了
場地擁有者(臺北市政府)基於他們的考量
無法將場地借我們使用
(至於是什麼考量我們總不是很清楚,但對於官員還能有什麼期待)

幸好,老天對我們還是有眷戀的
台北以外的地方政府
敞開心胸 張開手臂 歡迎我們
我們去了 高雄 台中 台南
當時美其名是全台巡迴
但真相是
台北的空間不是租金高的嚇人
就是公家場地申請程序繁瑣限制ㄧ推
我們根本沒有適合的場地可發生 CAMPO

9月 我們終於回到電影公園
中間也並不如想像 順利
時報ㄧ下要提高租金 ㄧ下又不想借
(他們根本不管妳們辦的是什麼活動 )
還好豪華戲院的蔡大哥 主動幫忙
9月才順利重返電影公園
雖在雨中狼狽度過
但也是ㄧ場特別的回憶

12月原本CAMPO可以回到電影公園舉辦
文化局在我要正式拜訪他們的前一天
又臨時說
不借了

所以
失望 失望

妳還天真的期待嗎???

算了
12月CAMPO 不辦了
晚上 大家ㄧ起來CAMPO PARTY吧

讓我們 好好聚ㄧ下吧
大家多一些交流
讓我們 放開自我
隨著音樂起舞
讓我們
用力舞出 屬於我們的世代

12月9日 晚上11點
希望所有曾經參與過CAMPO的朋友
盛裝出席
讓我們在ㄧ同享受
生活 藝術 狂歡


如果你參加過CAMPO在西門町的美好時光
覺得應該讓我們持續的朋友
寫信給 市長吧
也許沒用 但至少 我們說了!!!
http://contact.taipei.gov.tw/cclm/clm/aspx/CLMG00000.aspx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鳳山文史地圖

12.30-31 大家避寒去=> 因為我們深切了解 足跡所踏過的每一個城市 不僅僅是賣東西 而是與各地文化 產生新的撞擊 明鄭以來,鳳山市有三百多年的開發歷史,曾經是清朝鳳山縣縣署所在地,設有城池,為南臺灣古邑之一。鳳山市文風鼎盛,清代「鳳儀書院」內設有童試考棚,一直是南臺灣的文化重鎮,也是緊扼南臺灣陸地的要衝,陸軍官校在本市設校,即考量歷史上的軍事地位。農業時代,境內「曹公圳」渠道密佈,一直是南台灣的重要米糧產區,早期以農立縣,奠定鳳山市富庶繁榮的基礎。鳳山市為高雄縣縣治所地,因而 為 本縣 政治、經濟、工業、商業、金融、文化中心。 一、 曹公廟—澤惠斯民、萬世流芳 臨鳳山市公所的主要道路名為「曹公路」,全長約六百公尺,路名的由來,是為紀念清朝一位偉大的水利專家,也是一位愛民如子的知縣─曹謹。相傳他利用開鑿水圳的方法引取高屏溪水,讓鳳山縣內農田得以種植作物,後代子孫為感念他對地方百姓的付出,特別立「曹公祠」祭祀,民國八十一年間,民間相傳玉皇大帝降旨將曹公祠升格為曹公廟,信眾遂改奉曹公神像,並正式改稱為「曹公廟」。此外,曹公國小也是因紀念曹謹而命名的。 http://www.fengshan.gov.tw/about/trace_01.htm 二、 鳳儀書院—有鳳來儀、文風鼎盛 鳳儀書院於民國七十四年被指定為第三級古蹟,位於鳳山市鳳崗里城隍廟邊。鳳儀書院創建於嘉慶十九年(西元一八一四年),當時是由知縣吳性承發動捐款、捐地, 再由候選訓導歲貢生張廷欽所建,院中總共有房間三十七間。之所以稱為書院,主要是有別於一般學校的另一種教育系統,就如同現今的私立學校。 鳳儀書院中有許多相當特別的建築景觀.例如:在書院大門前是一堵照壁,猶如現今的屏風設計。此外,正門兩旁的鼓石及附著其上的兩條龍等,均顯示了鳳儀書院當初建築設計時的考究及用心。目前高雄縣政府已將鳳儀書院列入優先整修古蹟名單,將先解決違建戶佔用的問題,相信 不久的將來。鳳儀書院昔日的風采將再度展現。 http://www.fengshan.gov.tw/about/trace_02.htm 三、 城隍廟—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鳳山城隍廟位於曹公國小後方,鳳儀書院西側,建於嘉慶五年(西元一八○○年),較舊城興建晚了十二年(西元一七八八年)。在縣署遷到新城後,地方自然也需要一座城隍廟,俾與知縣分管陰陽兩界。至咸豐九年,歲貢...

操場 the Fucking Place

美好時光 beautiful time - BMONK 操場 the Fucking Place 「今天晚上要去操場嗎?(You wanna go to the Fucking Place , tonight?)」,「 什麼?(What?)」是大家一致的反應,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直接的店名,大部分朋友一聽到這家店名會連想學生時代的操場,外國人聽到常常一副不敢相信的誇張表情,以為是什麼特別有關fxxking的祕密地方, 這是一家座落於和平東路二段的酒吧,藏身在一棟舊房子的二樓,“操場“的招牌混雜在一排高高低低的壓克力燈箱裡,每天晚上當路上的店家紛紛準備打烊,這時,“操場“才正要開始亮起。 操場,就是原來的墳場,1995年剛開時店名為「後現代墳場」,有一年因為颱風的關係把“後現代“三個字吹掉,這個地方就變成墳場,出入一些電影人,音樂人,還有一些搞文化的,寫小說的等等,1999年阿舌(早期MTV台製作人)將店頂下後由一群愛好音樂的朋友共同經營,幾番轉手,酒客變成老闆,2005年整修後改名為「操場 the Fucking Place」,現在的老闆群有阿舌、小豐(電影製作人)、張震(演員)及張震嶽(歌星)等, 簡單暗色系沙發,昏黃發亮的吧台酒櫃, 這裡沒有特定的形, 木頭的屋頂洩漏出建築的年齡,10幾年了, 人及音樂讓操場面貌變化多端, 經歷四千多個日子,不知孕育出多少愛恨情愁及故事? 上萬首歌曲曾經在這裡播放過,每首歌背都可能有一個屬於你我的故事,專業吧台替每個夜晚調製不同的氣氛,操場的魅力就在於每一刻都單獨存在,無法預知接下來的夜晚會蹦出什麼故事。 第一次到這家酒吧應該是在1998年吧,當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喜歡那裡的音樂,常常因為聽到DJ放到一首自己喜歡的歌興奮不已,還有可在那看到當時我很喜歡的魔岩歌手,常常一群人週末相約聚集墳場,大學畢業後,朋友各分東西也就幾乎沒再去了,直到2007年,與一群好朋友剛結束在紅氣球酒吧的工作,還對酒吧氛圍懷念不已,我們就常常在星期三聚集操場,那裡的真實,不嬌柔作態,讓我自在的享受夜晚的氣氛與音樂。 操場的夜生活,等著你來挖掘,不管你是一個人想找個地方逃離現實,三五好友的小聚會,還是一群人的大party,準備好了就走進操場,享受生命。 相關資訊 操場 the Fucking Place 後現代墳場→墳場→操場 Rock DJ: [MO...
Taiwan Graffiti Pioneer  對於台南最早的印象停留在國小旅遊時的幾張照片,06年偶然的台南一遊,當時封閉20多年的海安路才開通沒多久,下午走在路上人車不多,空氣中瀰漫一股很街頭的氛圍,腦海畫面直覺聯想到電影《八厘米》的布魯克林區,搬來這裡後竟也常聽一些Hiphop,腳踏單速車,城市的律動搭配節奏與MC,因緣際會發現90年代的街頭文化是從府城蔓延至台灣,聽說了學淵這號人物,他於1995年創辦《花園盃》,一個全國性的滑板比賽結合街舞、塗鴉與DJ,令我訝異的是在那個年代他就已經把DJ臺移到白天戶外場域,這一年DJ @llen正好在台北華中橋下舉辦Rave Party,歷史的巧合在台灣次文化發展史記上一筆。 故事該從何說起,就從Pink Floyd的音樂吧!一位熱衷極限運動的美工科高中學生,迷上西洋音樂,看到Pink Folyd的MTV及專輯內頁圖案後,對其中反戰、環保、大罵制式教育深具同感,決定來做些有意義的事-塗鴉,高中生畢業後從台南到台北短暫就職,他帶著噴漆罐,溜著滑板探索繁華台北城,80年代末期正值台灣反核運動走上街頭之際,89 年他與同伴在民生東路廢棄兵工廠長達60公尺牆面作畫,遙遙呼應,青綠色皮包骨的身體頭戴防毒面具,預言戰後的人類處境。畫作主題鮮明強烈加上紮實的繪畫功夫,他樹立自己的符號語言在街頭發聲,影響激勵許多對塗鴉次文化有興趣的年輕人,「塗鴉沒有任何方向,想做就做」。順勢而為,建構90年代街頭文化場景,「POP ARTIST SHOP」最酷的人事物都在這,川流不息的店面,盡是喜灣塗鴉、街舞、滑板、BMX與嘻哈音樂的朋友,《花園盃》發展至千禧年已成為全國滑板塗鴉好手齊聚盛會,地下次文化開花結果浮上台面成為潮流,當初因一張專輯開始街頭塗鴉的高中生頓時成為媒體採訪的焦點。現在,他是大家口中塗鴉界的前輩-呂學淵。  行事低調的呂學淵,深根台南創立品牌,不時受邀至各地塗鴉作畫展覽,近幾年已很少在街頭塗鴉,倒是許多招牌及店面設計都是出自他的巧思,時代轉變,換個形式持續用圖像符號與大眾對話。曾經的街頭塗鴉畫作,現在只能望著照片興嘆,想像看到實景時的震撼。令人懷念的花園盃、中正路封街、國華街朋友串門子的熱鬧景象,故事令人捧腹大笑,說上三天三夜也不為過。 記憶中的照片與故事將被流傳下去,一本講塗鴉,聊台南街頭文化場景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