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2008
北京遊記(一) 活 設計
文 林欣儀
距離第一次去北京已經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2008年10月底,我再次踏進北京,一個讓我又愛又怕的城市,一年多的快速轉變,北京又變了,那個變化是非常全面性的,這個城市與人民正攜手大步往前,誰都無法預言未來會如何?只能適應時代,勇敢堅定繼續尋找那可能的夢想。
這次去北京主要是應「城市畫報」之邀參加「活 設計」的公共論壇,與大陸青年人聊一聊舉辦「CAMPO」的過程及臺灣創意市集的現況,很驚訝發現兩岸面臨相似的問題,市集同質性高、無公家或企業強力資源協助等,對於市集的持續性動作經營,不管在台灣還是在大陸也無先例可尋,這股華人創意市集風,會如何發展?現在的我們正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無法正確的指明終點在那裡,大陸「iMART」未來會為創作者提供更多更大的平台,而台灣的「CAMPO」將用創意呈現電影與音樂,我們只知道這裡面一定有一些希望,於是堅持、持續用創意方式朝產業前進。
「活 設計 THE AGE OF CHINESE DESIGN」用輕鬆的方式,在中國展現另一種生活方式。「日常生活的創意中國,21世紀的中國靈感。首度聚合大中華最具創意生活產品設計。」是這次展覽的主軸,展場空間在「北京798藝術區」的一間舊式大廠房裡,以白色為主,用時間區隔空間,一個個四方小空間展示著”活設計”的生活方式。
大廠房裡滿滿白色氣球,淘氣的與人們玩耍,氣球的爆破聲,人們的歡笑聲,此起彼落,這是2008年北京城的畫面之一。

photo by Kit
北京遊記(一) 活 設計
文 林欣儀
距離第一次去北京已經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2008年10月底,我再次踏進北京,一個讓我又愛又怕的城市,一年多的快速轉變,北京又變了,那個變化是非常全面性的,這個城市與人民正攜手大步往前,誰都無法預言未來會如何?只能適應時代,勇敢堅定繼續尋找那可能的夢想。
這次去北京主要是應「城市畫報」之邀參加「活 設計」的公共論壇,與大陸青年人聊一聊舉辦「CAMPO」的過程及臺灣創意市集的現況,很驚訝發現兩岸面臨相似的問題,市集同質性高、無公家或企業強力資源協助等,對於市集的持續性動作經營,不管在台灣還是在大陸也無先例可尋,這股華人創意市集風,會如何發展?現在的我們正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無法正確的指明終點在那裡,大陸「iMART」未來會為創作者提供更多更大的平台,而台灣的「CAMPO」將用創意呈現電影與音樂,我們只知道這裡面一定有一些希望,於是堅持、持續用創意方式朝產業前進。
「活 設計 THE AGE OF CHINESE DESIGN」用輕鬆的方式,在中國展現另一種生活方式。「日常生活的創意中國,21世紀的中國靈感。首度聚合大中華最具創意生活產品設計。」是這次展覽的主軸,展場空間在「北京798藝術區」的一間舊式大廠房裡,以白色為主,用時間區隔空間,一個個四方小空間展示著”活設計”的生活方式。
大廠房裡滿滿白色氣球,淘氣的與人們玩耍,氣球的爆破聲,人們的歡笑聲,此起彼落,這是2008年北京城的畫面之一。

photo by Kit